家庭医生在线视频

视频首页热点视频专家谈疾病养生经验谈育儿连连看时尚在线论坛会议
视频内容

张敏州

教授 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 重症医学科

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心衰、心...

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是全国中医院里面第一个成立的中医院ICU的医院。从建立至今,已走过了20年的岁月。这20年里,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都发生了些什么?为此,家庭医生在线采访了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张敏州教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20年来所经历的风雨吧。

家庭医生在线: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作为第一个综合性ICU,它与普通西医医院ICU有什么不同?

张敏州教授:广东省中医院ICU是1998年7月13日建立,至今为止有20年历史。这20年来,从最早期的,卫生部的张文康部长到我们ICU视察和指导,至今,我们走过这20年。确实是按照张文康部长讲的:这20年走过的是中西医结合之路,走的是中医药发展之路。广东省中医院ICU跟西医院的ICU是不一样的,因为是广东省中医院的重症医学科,所以必须要突出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突出中医药的优势。此外,广东省中医院ICU是全国中医院里面,第一个成立的中医院的ICU的,它是跟西医医院的不同点,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站在中医药的传承发展的基础上面,要凸显中药在ICU里面的建设,包括人才的培养。其次,我们ICU是个综合性的ICU,与现代西医医院的ICU一样,要用现代医学的技术作为一种支撑和背景,此外广东省中医院更多地在现代医学的基础上面进行中西医的结合现代医学的技术手段。在(中医院)ICU的建设方面,(现代医学手段)全部都要用上。更重要的把中医中药的,在重症医学建设方面的一些理念,包括中药一些技术都能够用在(我院ICU的建设)里面。最后,广东省中医院的ICU,不但是一个综合性的ICU,也是包括在胸痛中心的建设方面在西医的心血管病方面,中西医都融合一起的综合性ICU。

家庭医生在线:旁人都简单认为,中医急救=李可的扶阳理论,是这样吗?中医还有哪些传统疗法,在现代被广泛应用在临床急救路径中?

张敏州教授:可以说在急危重症的救治方面,有不同一些理论,包括李可的扶阳理论,更多地突出是祛邪扶正。在中医的重症医学建设方面,也有包括王今达教授的以四证四法为主的(理论)。过去的(中医院的)ICU,它被社会普遍认为是慢郎中的形象,主要是通过望闻问切,包括把脉这样去治疗一些病人。但在现代,现代通过对中医院的ICU的建设,更多的是强调的我们是个ICU,(而不强调这)是西医院的ICU、还是中医院的ICU,(ICU)首先是救治的是一些急危重症的病人。

家庭医生在线:我院重症医学科是现代急危重症医学体系中西医结合的标志,请张教授介绍下,在救治急危重症,中医有什么突出的优势?贵科室的心得与经验是?

张敏州教授:广东省中医院ICU,特别重视的是一些主攻的病种。我们是个综合性的ICU第一个是重在重症医学领域方面,我作为心脏科医生出身的ICU的主任,我会把重症的心血管病,作为发展建设重要的方面去引领,在重症的心血管方面,特别把重症里面的最重要的心肌梗死的疾病落入到的从早期的诊断治疗,到目前的三位一体的一种的概念。在心肌梗死的救治方面,科室现在开展了胸痛中心的建设,更多的是抢占制高点。在救治心肌梗死的时候,把时间作为重要指标来考核。因为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心肌。中国在心血管病的死亡率高,在心肌梗死的救治方面,过去的十年确实是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所获得的这些成果是微不足道的。所以如何提高心肌梗死的救治的水平,也是凸显ICU,凸显广东省中医院的重要的举措。

在这个方面我前面讲到了,我们要凸显心肌梗死救治方面的三位一体的的模式。这三位一体是在心肌梗死的病人。

首先是“救心”,“救心”让病的生命得以延续;

然后进一步“治心”,对“治心”来讲也是个长期的过程;心梗后的病人,除了它的死亡率要下降,我们要改变它的预后,包括提高他的心脏的功能,改善它的远期预后,包括对生活质量的提高等等,这是“治心”的目的。

第三个是心肌梗死后的“养心”的阶段。这种的“养心”来讲,我觉得也体现了中国的大健康的理念。更多的希望通过“养心”的一些方法,让病人早期得到益处。在危险因素的控制、在生活干预各方面都能够体现中医中药的博大精深的这些传承,包括它一些经典一些理论。

在救心——治心——养心的方面,我们做了很多的工作,这些工作也表现在运用中医中药的理论,在早期凸显了的治未病的理论,包括在重大疾病的方面,凸显了中医药的协同救治疾病的关键。也包括在后一阶段,包括早期的治未病,包括后一阶段的康复的理念,通过心脏的康复理念,加强对心脏的一些养护,包括是保护、提高患者的心脏的功能。救心、治心、养心,我觉得未来可能要倒过来讲,应该是“养心”在前,然后到“治心”,最后才是“救心”。这样的,更多的病人将获益更大。

家庭医生在线:当传统中医知识和西医急救理论出现碰撞摩擦时,如何处理此矛盾?

张敏州教授:我想用一个具体例子来说明问题.2008年我们科收治了一个104岁的急性心肌梗死的广州西关老太太。104岁高龄的心肌梗死病人,她的救治的难度很大。一听到年龄104岁,我想都会吓倒很多的人,医生们怎么面对?如何能够让病人安全?如何能够救治她?能够救治她?

这是摆在医生们面前重要的任务,当时我们给104岁的老太太做了心脏的介入手术,给她放了心脏的支架。但是手术以后病人第三天,老太太出现了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也是心脏支架手术以后最怕出现的问题(并发症)。因为这个时候病人在身体里面,有金属的支架,需要用一些抗凝、抗血小板的药物,但是按照抗凝的方法去治疗,病人可能会发生的是出血(抗凝药物副作用)。但是当时老人家已经发生了出血,这该怎么办?如果是停用了一些西医的抗凝药物,这位病人可能消化道出血会止住,但是同时又可能发生心脏支架里血栓问题,包括它的死亡的风险是摆在(医生的面前的)。当时,我们大胆停用了西医指南中的一些药物,包括抗血小板的聚集药物、抗炎的药物等,仅仅用的是院内的制剂——通冠胶囊。这个药是国医大师陈可冀院士的血瘀症理论和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指导下研制了20年的院里的制剂,它起到益气活血的作用。

用了这个药以后,奇迹发生了。老太太的消化道出血止住了,她心脏的支架也没有发生问题,十天以后就平安出院了。出院以后,病人一直坚持用益气活血的中药。我们每年进行了客观的一种的随访,跟媒体一起去采访老人家,做相关的检查,在老人家110岁的时候,她的身体是非常健康的,各项指标都是符合健康的概念。

后来,我们在在世界上著名的一些心血管病的杂志发表了这个案例,学术界肯定了我们在医学领域上面成绩:对104岁高龄的心肌梗死的病人做了心脏的手术,创了世界之最,这是一个世界的记录;第二个肯定了用中医药保驾护航,出现了并发症的时候,中医药最后还是让病人能够安全和康复;第三个肯定了中国的医患关系,在这个病例上面是成功的。不但是让病人得到及时的救治,我们还要关心病的预后,日后病患的长期的随访,也是医生应该去做重要的工作。老太太的案例,它是个偶然的(案例),但是也是对整个重症医学科室建设方面起了引领的作用。

在救治这位老太太以后的几年里面,我们陆续救治了两个百岁老人。其中,一个104岁的病人,是重症的脓毒症的病人,他多脏器的功能不全,我们救治了他,成功了,她在ICU度过了105岁的生日。另外一个百岁老人,是骨科手术以后的并发症的病人。些救治成功的三个百岁的病人,我想它具有偶然的的意义,更有一种的必然的结果。国外,病人家属总认为,中医是慢郎中,现在我想要彻底改变这种观念,西医院能做到的,中医院同样能做到;西医院做不到的,中医院也能够有机会去争取这样机会,去做好这样一些(医疗)服务,包括救治的一些工作。

家庭医生在线:我院重症医学科中,中西医结合能发挥更大优势的方面有哪些?

张敏州教授:我因为是做心脏科的,所以我特别对心肌梗死的救治。我对它,这20年的努力,我们已经看到了,在救治心肌梗死方面,从个案到整体 一些病人的救治,能够在全国开展一些循证医学一些研究。循证医学是最有代表性的,也是西医学所认可的一种的标准。我们对心肌梗死的病人,开展了全国的多中心的研究,至今已经是完成了有四项,每一项的研究都得出非常好的结果,肯定了中医药在这些临床的研究当中起到一些引领的作用。

我觉得最有代表性的,也是在益气活血的治疗方面。心肌梗死的病人,它是最主要的一种的临床的证型是气虚血瘀证型,我们用益气活血的方法改善病人的预后。大部分的病人通过这样的治疗,住院天数从过去的一个月或者是半个月或者十天,到现在,普遍是在5到7天时间,就可以安全地出院。

此外,在国际上,通过循证医学研究,我们也把一些经验在国际上进行汇报。从一些个案到整体的研究水平的提高,都提示了我们在急救领域方面,凸显中医药的一些强大的优势。

在临床上,我们特别强调将中医的康复的理念应用到临床。举个例子——八段锦。八段锦是明清以来,在民间流行的一些运动方式,它对保障健康、促进健康方面的作用,有历史印证了的有效性。我们如何将历史的经验进行传承和发扬?通过在科室里面实施,对心肌梗死的病人,我们引导其早期开展一些八段锦的康复治疗。

一般,病人在心梗的第一天,我们会用西医的方法来抢救,在抢救期间也会运用芳香温通的药物来缓解患者的心绞痛;抢救后的第二天,我们便尝试在床上,指导患者锻炼八段锦——床上八段锦。此外还利用现代仪器,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跳、血压,脉搏血氧等等,来观察患者八段锦运动锻炼后对患者整体身体功能的改变。病人出院后,我们也指导他坚持在家锻炼八段锦。

家庭医生在线:20年来的发展风风雨雨,可否为我们分享,20年间科室遇到了哪些“坎儿”?又有哪些主要成就?

张敏州教授:这里是一些记录了我们科室20年砥砺前行的,一些让我难忘的照片。我们科室是在1998年7月13日建立的,在当时是中医院里面是第一家ICU。那时我们是没有经验,我们的医生护士都是从医院各个部门调集过来的,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我们特别团结奋进。

首先,我们培训,要加强这方面(急救的)教育,对知识的掌握等等。可以说这个过程大家是逐步的学习和提高,也可以说在过程当中也不断地锻炼了团队,我们的团队要发展要团结。

第二个是要有一种积极奋上的精神,我总结ICU的精神:团结奋进勇攀高峰。在勇攀高峰的方面,我们也做出了个举措,ICU在这20年来,有20多项的项目,在全国中医院是居于第一的,包括有些项目在全国的医院里面,都是居于第一的;所以张文康部长,当年视察我们ICU的时候,他特别讲到这个是他看过最好ICU,但我觉得这个仅仅是在开始的阶段。在我们20周年庆典的时候,张部长再次到我们ICU,再次肯定了我们20年走过一条特别的路,就是中西医结合之路,是传承发扬中医药。

2003年全国的非典,这是一场突发的公共卫生的事件。当时全世界都没有这方面经验,面对非典可以来势汹汹。包括广东省中医院,也是面临着非典正面的一种战斗。我当时带领的重症医学科,在战场上面,我们救治了20多位的重症非典的病人,并让绝大部分的非典病人能够生还,能够回到社会重新地工作,但是也有个别病人病情很重,最后去世了。

在非典的时候,我们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假如没有充分的准备,我们是不能够有能力去担当救治重症非典的任务。在非典的救治当中,广东省中医院创造了可以说是一种奇迹。它的死亡率是最低的,为什么?我们用了中医中药,中医中药的方法让非典的病人的一些并发症:包括肺的纤维化、包括股骨头的坏死等等都减少了,更重要的是它的死亡率的下降。广东省中医院当年这样的抗非经验是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肯定的。我也记得我在非典打胜仗的那一刻,我带领了广东省中医院的团队,到北京的中央电视台,做了一线医生谈非典的节目,告诉全世界,告诉全国人民:非典是可防可治的,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一定能够把非典控制住。

此外,在当年抗击非典时,我们科室的30位医务人员,有17位得了非典,但是我们没有退缩,而是勇敢的面对非典,直击非典。我们舍小家顾大家,在非典的时候,包括广东省中医院的抗非的英雄叶欣,是在重症医学科抢救到最后,她离开我们大家。我们团队在抗非的时候,这种的贡献,我想不但是对广东,应该是对全中国,都有它的深远的意义。

当时,一些主要抗非镜头,我都用傻瓜相机,实时地记录下来,比如这是最难忘的一场战斗、这是最重要的一些防护设备、这是最难忘一次会诊等等。我记得在非典刚结束的时候,我们除了到中央电视台做一线医生谈非典以外,还出版一本专著 叫做《疾风劲草》,这本专著是每一个参加非典的一线的医生护士含着泪去写的人生最难忘的瞬间,这本书也作为广东省抗击非典成功的庆功大会上面全省的每一个代表发的一本的专著。我们团队所有参战的医护人员都荣立了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有些同事是在火线上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这些我想在和平年代是很难看到的,尤其医护人员能够立功的授奖,我想只有你为这个社会发展,为了人民的安定健康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我们才有的这样的荣誉。

最新视频
最关注
步骤一:
【广州家庭医生门诊部】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
【广州家庭医生门诊部】公众号
步骤二:
【广州家庭医生门诊部】就诊指引
点击【就医服务】-【家医互联网医院】,
提供预约挂号、在线问诊服务,免去排队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