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家庭医生诊所】公众号
可能还想看
2019-05-23
2019-05-23
2019-05-23
2019-05-23
2019-05-23
2019-05-23
2019-05-22
2019-04-19
家庭医生在线:什么是小儿遗尿?
杨华彬(专家预约)主任:小儿遗尿就是讲的尿床,在三岁以前的小儿是很常见的。正常情况下三岁以上的孩子晚上有尿了他会醒来,也知道告诉爸爸妈妈要上洗手间。如果三岁以上还是会尿床,拉尿了也不知道,就叫做遗尿或者具有遗尿倾向,但是在临床上的诊断还是要求五周岁以上。三岁到五岁这段时间其实是过渡期,可以不吃药,可以用到一些心理行为疗法来减少尿床。
家庭医生在线:小儿遗尿是什么原因引起?
杨华彬主任:小儿遗尿的原因没有一个很确切的、很统一的解释。但是现在比较一致的说法就是有遗尿的孩子可能在大脑的发育某些方面比别的孩子成熟的晚一些。还有一种就是负责晚上尿液产生的一种激素分泌得不够,晚上的尿量产生太多了就容易尿床。第三个原因就是膀胱对尿的控制力比较差。不同孩子尿床的原因不尽相同,但是大概就是这三个方面因素引起的。
家庭医生在线:小儿遗尿怎么样确诊?
杨华彬主任:小儿遗尿首先要看年龄,刚刚讲到的:三岁以内是正常的,三到五岁虽然不完全正常但是我们也不做诊断,到了五周岁以上夜间拉了尿还不知道醒过来就叫做遗尿。第二个就是睡着了,拉尿不知道,湿了裤子、床单都不知道,晚上或者中午睡觉的时候都可能会有这种情况。如果符合这两点就考虑是遗尿。但是遗尿是很多是功能性的原因,就是不确切是什么原因,有可能是前面说过的三个方面,体检之后发现是正常的话,就认为时功能性遗尿。还有可能是病理性的,可能是肾脏或者内分泌出现了问题,或者晚上有癫痫发作就会尿失禁,这样的原因是病理性的原因。还有个别的因为脊椎畸形、脊髓神经对膀胱的排尿控制出现了问题,不过这些原因是比较少见的。
家庭医生在线:病理性原因是通过检查发现吗?
杨华彬主任:是的,所以每一个尿床的孩子在治疗之前要做一个筛查,把这些病理性的原因都要排除。不可以把别的病引起的尿床当做一般的尿床来治疗。
家庭医生在线:偶发性的尿床算小儿遗尿吗?
杨华彬主任:也不是偶尔尿床一次就诊断遗尿,确实有一个尿床频率的问题。那频率当然是相对的、人为来定的。一般就是每一个星期多于两次,如果每周平均多于两个晚上都有尿床,那么就可以诊断了。但是如果一个月一次、一年几次这样偶尔的尿床,可以不去特别诊断和治疗。
家庭医生在线:小儿遗尿需要做哪些检查确诊?
杨华彬主任:检查一般比较简单:比如尿常规化验,抽血做生化肾功能化验,还包括电解质的检查,另外还有比较常用的、B超去做一个肾脏的影像。个别孩子可能要拍X光片,看脊椎有没有畸形。极个别的就可能要做脊髓磁共振,看看脊髓马尾神经支配有无异常,这是极个别的。
家庭医生在线:小儿遗尿对孩子有什么危害?
杨华彬主任:小儿遗尿确实对孩子和家长都会有很多负面的影响。首先它会对生活上造成诸多不便。南方还好,像广州的湿床单还比较容易干,内裤湿了换了洗干得快。要是北方阴雨连绵的天气,一张床单洗了过几天都不干,虽然有烘干机这些机器,也不是每家都有的。但是生活上的影响还是次要的,主要是对孩子的心理上会造成阴影。很多尿床的孩子会不太自信,比较胆小怕事,常常自责。中午在幼儿园可能会因为尿床受到老师批评、同学的嘲笑,家里的长辈可能又会或多或少责怪他(她),这些事情是经常发生的。
另外国外有一系列的研究,发现长期尿床的孩子可能对智商某些方面会有些影响,但这个不一定对每个孩子都合适,不必过分夸大。长期尿床对孩子的智商影响我想也不一定是原发性的,就不是孩子本身不聪明,而是长期的心理因素使得孩子的智力活动受到了影响。像国外确实有这样的报道:较长期尿床的孩子追踪了十几年说IQ智商比别的一般的没有尿床的孩子这个人群要低一点。另外还发现经常尿床的孩子不太容易长高。为什么不容易长高,是由于生长激素的分泌受到影响、量少了。因为经常尿床,家长和老人会把他叫醒去解尿,这样就会打乱他的正常的睡眠。我们知道生长激素24小时的分泌是不均匀的,在熟睡以后特别是上半夜睡着了是生长激素的一个脉冲高峰分泌期。在分泌激素的时候,你把他叫醒来去拉尿,就打断了这种分泌,使它的产生激素量下降,然后使得孩子久而久之就会生长发育、身高受到一定的影响。主要就是这些影响,以心理的为主。除了这些,其实没有真正对人体的躯体和功能造成很大的伤害,网络上有些商家,受利益驱动引导你去买某种药,说长期尿床会肾亏、影响生育、又会影响其他什么的,就是胡说八道、就是夸大了,不科学的。要到正规的医院、去看专科的医生,不要相信不良网络的宣传,买这个药买那个药。
家庭医生在线:怎么看待“尿床长大了就会好”的说法?
杨华彬主任:这个话就是要取决于孩子的心理的。假如说家庭是一个和谐宽松的家庭,就不把尿床这当一回事,也不给孩子压力,孩子本身他也觉得不是个事,自己心里没有受到伤害。很庆幸遇到这样的孩子的心态和这个家长的态度,那不妨就是采取一些非药物治疗,也不要特别地、去要求每个人都得特别地去治疗,就个别孩子个别对待。但对于一般来讲,对绝大多数的孩子,还是要及时治疗,结合心理行为的干预、再加上适当的药物治疗,可能会对绝大多数孩子更适合一些。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小儿肾内科 杨华彬主任)
标签:类风湿,关节炎
标签:抗肿瘤,生命
指导专家:赵善超
标签:科学家,科研,临床
标签:
标签:过敏,尘螨,皮肤痒
标签:过敏,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