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视频

视频首页热点视频专家谈疾病养生经验谈育儿连连看时尚在线论坛会议
视频内容

吴以岭

教授 主任医师

河北以岭医院 心血管科

中医络病理论及冠心病、心律失常、慢性...

熟悉中医对经络都不陌生,那么你我是否真正的了解络病的方方面面呢?值此第15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之首届“中西医结合心脏病论坛”之际,我们非常荣幸旁听了吴以岭院士对络病学术的解读。在解读络病学说之前,吴以岭院士首先指出目前中医现状的不足:教书的不会看病、看病的不识中药、搞药的不懂中医,正因为此而导致中医理论创新的慢脚步。

吴以岭院士介绍说中医始终遵循“以临床实践为基础,以理论假说为指导,以治疗方药为依托,以临床疗效为标准”的发展规律,而中医理论创新是中医药学学科发展的灵魂和核心,21世纪 “东风西渐”的思想对生命科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中医药创新发展的良好历史机遇。目前西医的还原分析和中医的整体辩证相辅相成,促进中西医真正的结合,促进未来医学发展方向朝向整体医学。

吴以岭在演讲中提到历史络病学说三个重要的里程碑:

第一:络病学说肇始于《黄帝内经》;

第二: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首创络病治疗方药奠定了络病证治基础;

第三:清代叶天士提出“久病入络”、“久痛入络”,记载络病表现并发展了络病治法方药,从而形成了络病学说发展史上三个重要的里程碑。

历史的遗憾:一直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但由于受到社会历史环境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络病理论始终未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正如清代名医喻嘉言所言:“十二经脉前贤论之详矣,而络脉则未之及,亦缺典也”,叶天士疾呼:“遍阅医药,未尝说及络病”,“医不知络脉治法,所谓愈究愈穷矣”,可惜的是叶天士身后200余年络病学说仍未引起关注,虽不乏善陈,屡有验案,但未被系统深入研究亦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不能不说是历史的遗憾。

编者:第四个里程碑出现

首次形成系统络病理论 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自20世纪80年代初,吴以岭提到在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络病理论及其应用研究”中,创新提出络病理论框架“三维立体网络系统”,指出络脉是从经脉支横别出、逐层细分、纵横交错、遍布全身,广泛分布于脏腑组织间的网络系统,虽庞大繁杂,却具有明显的细化分层和空间分布规律,按一定的时速和常度,把经脉运行的气血津液输布、弥散、渗灌到脏腑周身,发挥“行血气而营阴阳”的生理功能,是维持生命活动和保持人体内环境稳定的网络结构。系统探讨络病发病、病机、辨证与治疗,提出络病病机特点,总结基本病机变化,建立络病辨证方法和“络以通为用”治疗原则,归纳传统通络药物,按功能重新分类,提出络病证候和脏腑络病辨证论治。

专家鉴定:按照中医学术自身发展规律对络病学说进行了全面系统研究,初步建立“络病证治“体系,首次形成系统络病理论,为络病学学科建立奠定理论基础,属国内外创新性科研成果,获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治疗原则:络以通为用 为什么“通络“有这么大成效?

1、通络能够保护血管

吴以岭院士:保护血管内皮,是预防心脑血管病发生的根本方法

吴以岭院士指出心脑血管病之所以会发生,最初始的阶段就是血管内皮受到了伤害。所以说,保护血管内皮,是预防心脑血管病发生的根本方法。现代研究发现,具有通络作用的药物可以有效保护血管内皮,提高内皮细胞的抗缺氧能力,修复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原因而受损的血管内皮,保持血管内皮的完整光滑。血管内皮得到保护,脂类等物质就不会沉积在血管壁上阻碍血流,血管能够畅通无阻,心脑血管病自然就不会发生。

2、通络能够疏通血管

吴以岭院士:通络药物可以有效稳定已形成的斑块

易损斑块可以说是存在于人体内的"不定时炸弹",如果斑块破裂则斑块内的脂质和各种物质释放到血液中,极易导致血栓形成,引发急性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现代研究表明,通络药物可以有效稳定已形成的斑块,以防止斑块破裂引发心脑急性事件。

3、通络能够促进血管新生

吴以岭院士:通络药物促进坏死的心脑区域生长出新的血管

研究发现只有让血液真正、彻底地到达梗死区的心脑组织,才能改善治疗心梗、脑梗。通络药物不仅能够保护心脑微血管的形态完整,还能够促进坏死的心脑区域生长出新的血管,从而恢复心脑组织畅通的血液供应,这样就缩小了心梗、脑梗面积,各种后遗症状就会不断得到改善。

吴以岭院士也进一步提到络病理论指导提高难治性疾病临床辨证治疗水平,临床当中以络病理论为指导开展心脑血管病、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中医病机、干预策略、有效组方及临床疗效的系统研究,显著提高了这类疾病的临床疗效,显示了络病理论的重要临床价值。

1、 应用络病理论探讨冠心病中医防治

组合成方研制出国家专利新药通心络胶囊

吴以岭院士提出“络气虚滞、脉络瘀阻、脉络绌急”病机新观点,首次将全蝎、蜈蚣等搜风解痉药用于冠心病治疗,开辟了不同于活血化瘀的治疗新途径。总结出缺血性心脑血管“搜剔疏通”的用药规律,搜者搜风通络,用于脉络绌急,药用全蝎、蜈蚣、蝉蜕等搜风解痉;剔者剔除络瘀,用于脉络瘀阻,药用水蛭、土鳖虫等剔除络瘀;疏者疏畅络气,药用辛味通络药桂枝、薤白、降香等,乃清代叶天士“络以辛为泄”用药经验,将之组合成方研制出国家专利新药通心络胶囊,并因此荣获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 应用络病理论探讨心律失常治疗

总结出“温清补通”的用药规律,研制参松养心胶囊处方

吴以岭院士提出心律失常以气阴两虚为本,以络虚不荣为基本病理环节,以脉络瘀阻为其重要影响因素。气阴两虚,络脉失养所致络虚不荣与西医学心脏传导系统、心肌细胞自律性及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具有密切相关性。此外气虚运血无力,阴虚血行涩滞则可引起脉络瘀阻血行障碍而致气络失养,这与心肌的供血供氧不足有关。气阴两虚、络虚不荣,气虚络脉失养,阴虚生内热,内扰心神,临床常见心慌、气短、心烦、失眠、脉结代等症。

借鉴清代医家叶天士“络虚通补”的经验用于心律失常治疗,针对上述中医病机特点和临床表现,制订“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清心安神”的治法,总结出“温清补通”的用药规律,研制参松养心胶囊处方。

3、应用络病理论指导慢性心力衰竭研究

提出气阳虚乏为慢性心衰发病之本。提出“气血水同治分消”的治疗原则,确立“益气温阳、活血通络、利水消肿”治法,既考虑到导致脉络瘀阻的病机根本——气阳虚乏,又考虑到脉络瘀阻作为病理环节尚会导致津液运行不循脉络,津渗脉外而为水肿之变,切断血瘀络阻这一病理中心环节,据此制定芪苈强心胶囊组方。

吴以岭院士最后提到经过多年研究深入开展“脉络-血管系统病”防治研究,以溯源探流、厘清概念、系统构建脉络学说,提出脉络学说核心理论——营卫承制调平,突出由“ 调”致“平”的干预策略与效应规律。

编者的话语:从“络病证治”体系的建立到系统建立脉络学说,正是体现了遵循中医学科规律传承创新的科学实证历程,是临床实践、学术创新、方药研究紧密结合、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不断探求的发展过程,是求真求实、不断追求生命奥秘、疾病演变和治疗规律的探索过程,有力的推动络病学学科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医学指导专家:吴以岭中国工程院院士 河北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河北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河北医科大学附属以岭医院名誉院长,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医药研究院院长,国家人事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导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络病专业委员会会长,《疑难病杂志》总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河北省首届十二大名中医。

继承创新首次形成“络病证治”体系,创立中医络病学新学科,以络病理论为指导开辟心脑血管病、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新策略,研发治疗心脑血管病的通心络胶囊、心律失常的参松养心胶囊、慢性心力衰竭的芪苈强心胶囊等国家专利新药。作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主持完成了“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血管病变防治基础研究”,系统构建脉络学说,主编《脉络论》专著,完善了中医经脉理论。2011年再次作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主持“基于微血管病变性疾病的营卫‘由络以通,交会生化’研究”。

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及何梁何利奖。主编《络病学》专著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一等奖,主编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络病学》,在国内40余家高等医学院校开课。建立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络病专委会及20余省市络病专业委员会,创立“理论-临床-新药”一体化发展模式,对推动中医药学术发展与现代化做出贡献。

最新视频
最关注
步骤一:
【广州家庭医生诊所】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
【广州家庭医生诊所】公众号
步骤二:
【广州家庭医生诊所】就诊指引
点击【就医服务】-【家医互联网医院】,
提供预约挂号、在线问诊服务,免去排队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