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视频

视频首页热点视频专家谈疾病养生经验谈育儿连连看时尚在线论坛会议
视频内容

邹小兵

博士研究生导师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儿童发育行为中心

各类儿童发育行为障碍(儿童孤独症、 ...

不要、不听、反抗,当孩子处在叛逆期的时候,家长应该怎样处理和孩子的关系,怎样将叛逆期的不利转化成对以后有利的基础?教你一招,让孩子平安度过叛逆期。

家庭医生在线:您刚才提到了孩子的第二叛逆期,那我想问问关于孩子的第一叛逆期的年龄是多少呢?

邹小兵:当孩子学会走路的时候,1~3岁的时候是第一反抗期。这个时候的反抗期通常是家长们喜欢看到的,这主要表现为孩子不喜欢大人为他们包办所有东西,例如他不喜欢你抱着他,不喜欢你喂他吃东西等等,总是这也不要,那也不要,这就是孩子的第一反抗期。如果家长可以懂得孩子的这种心理,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给孩子相当的自由,比如去玩玩泥巴、爬爬树、捡捡玻璃、不小心割破手,家长给他包扎,这样孩子就可以得到充分的个性的发展,他又知道什么东西不能做,比如说推倒别人、打人,这样我们就会批评,惩罚,孩子就知道他的限制在哪个地方,自由可以发展到什么程度,那么这个孩子就能够很好地度过他的第一反抗期。

第一反抗期是行动上,动作上的一些反抗。相对于第一反抗期,第二反抗期则更多地表现为是心理上的一种反抗。第二反抗期是更重要,进入第二反抗期,接下来的就是孩子的青春期,是人的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一个人的人格形成的好坏最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形成的“自我同一感”,什么叫“自我同一感”呢,通俗地讲就是“知道我是谁,我将来应该做什么,我能够做什么”,例如一个17、18岁的孩子,正在高中读书,成绩很好,自己将来要上大学,大学之后要当律师,成为一个很好的律师,会谋到一份很好的职业。我们认为,对于这个孩子来讲呢,他有认识自我能力,认识自我将来要做什么、我是谁,这是一个很好的自我同一感,他的自我同一感也非常有利于以后的人格形成。有一些孩子,学习成绩又差,又不努力,然后坐在这里整天想入非非,将来要做联合国秘书长,将来要成为一个奥运会的冠军,但是他又不去努力,这样我们就说缺乏自我同一感,他不知道自己是谁。相反还有另外一些孩子,本身是不错,但是整天却唉声叹气,贬低自己,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了,缺乏自信。这些都是自我统一感不好的表现。因此,如果一个孩子在他的第二反抗期到青春期的这段时间,形成一个很好的自我同一感,对他的一辈子都是非常有利的。对于多动症的孩子,很容易出现自我同一感的紊乱,就是不能够很好地认识自我,规划自己的未来。

家庭医生在线:我之前看过一个调查,就是说我国的多动症的发病率在1.5%~10%之间,这个差距非常大,那么这个差距是否说明是因为地域产生的差距呢?

邹小兵:其实在我们国家说得比较多的发病率是在3%~5%,在美国也是这个说法。当然有些地方调查的数据会高一点,有些地方的会低一点。我还是认为,还是有一些,把正常好动的孩子(诊断为了多动症),那些调查数据在10%,甚至20%的那些数据,我是认为是当前的家庭,教育,社会对孩子的要求过高(所造成的)。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调查就是说,美国的孩子比中国的孩子更好动。就是说东方的孩子,尤其是我们中国的孩子是比起美国(的孩子)是要安静一些的,但是我们中国诊断出来的多动症的比率和跟美国却是差不多的。我们大家都知道,美国的家长和教师通常对孩子好动的容忍度是很宽的,但是在美国依然诊断了这么多的多动症,其实在美国就有医生指出,我们可能忽略了我们的孩子的好动的个性,用一种教育模式来教育具有各种个性的孩子,导致了一些孩子不适应这种环境,最后被诊断为多动症。多动症在世界各地的发病率都差不多的感觉,严格来说,多动症的发病率,各国应该是相差不大的,我个人比较同意美国的一位医生比尔凯瑞(音译)指出,不应该有那么多的多动症的孩子的,他指的是3%~5%这个(调查数据)的说法,他表明顶多在1%~2%之间。其实这个数据也不小了,在3%-5%这个数据里面,他认为还是把一些好动的孩子诊断为多动了,因为到目前为止,在多动症的诊断方面呢,尽管我们前面讲了有非常严格的诊断标准,但是他的标准都是主观性的,比如:“您的孩子是不是经常动个不停啊,您的孩子是不是经常注意力不集中啊?您的孩子是不是经常经常怎么样……”但是谁来说这个经常呢?我们没有抽血、脑电图、做个什么其他的检查这样的标准,我们只有问经常不经常,那么谁来回答经常不经常呢?是老师和家长,这个老师和家长是有自己的判断标准的,我们可以相信,大多数的父母亲、大多数的老师,他有一个相对客观的标准,相对,他作为一个老师,见到很多的不同的孩子,他认为这个孩子特别好动,他就会将这个孩子纳入到推荐给医生看的这个范围里面去,但是我们要知道老师也是人啊,老师也分很多种,有喜欢静的老师,也有喜欢动的老师,尤其是课堂,都喜欢孩子是乖乖的,但是好动的正常孩子肯定还是会有很多的小动作,这就取决与谁来做出这个判断,虽然有一个相对客观标准,但是总体来说,如果不经过医生的严格的诊断标准,还是容易把这个数字给夸大了。所以我个人还是认同1%~2%这个观点的,至于那些过高的数据,可能还是忽视了孩子好动的个性。

家庭医生在线:那么就是说到目前为止,多动症还是没有个严格的量化的诊断标准的,都是主观的?

邹小兵:是的,全世界都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

家庭医生在线:那么心理方面的诊断是不是都是这样的呢?

邹小兵:心理方面可以量化的东西多一点,多动症方面的问题更为突出。

家庭医生在线:都是主观性方面的意识比较强?

邹小兵:比如说精神分裂,这个也不仅仅是心理因素,还有一个生物学因素在里面。虽然还是主观方面的东西,但是毕竟我们能够看出来,病人出现的很多行为很明显不会出现正常人身上,而多动症所描述的行为则出现许多正常孩子身上,只是出现的程度不同,这就是区别了。

家庭医生在线:那么多动症按现在概率,每个班级里面也会出现2到3个多动症孩子。那么是什么原因致使多动症的孩子这么多呢?

邹小兵:自多动症的相关名词出现了大概一百年左右,科学家们也一直想研究引起的原因,但是一个很确切的原因也一直没有出来,有生物学的因素,有遗传的因素,教养教育的因素,环境因素等等,说法很多,但是就目前来讲,还是认为遗传因素导致个性不同和教育不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最新视频
最关注
步骤一:
【广州家庭医生诊所】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
【广州家庭医生诊所】公众号
步骤二:
【广州家庭医生诊所】就诊指引
点击【就医服务】-【家医互联网医院】,
提供预约挂号、在线问诊服务,免去排队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