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视频

视频首页热点视频专家谈疾病养生经验谈育儿连连看时尚在线论坛会议
视频内容

Tie-COPD研究的主要研究者之一、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的周玉民教授介绍说,该研究的许多患者是通过社区筛查入选的,因为早期慢阻肺患者很少到医院就医。研究选择目前慢阻肺治疗的主流治疗药物长效支气管舒张剂----噻托溴铵作为研究药物,安慰剂作为对照组。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治疗2年时两组患者支气管舒张剂前FEV1的变化差异,次要终点包括两组患者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的变化差异,支气管舒张剂前和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年下降速率,生活质量,急性加重等。

以下是周玉民教授此处发言的文字实录:

点击这里,了解更多TIe-COPD发布会资讯

尊敬的钟院士,尊敬的冉老师和在座的同行,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代表团队介绍噻托溴铵在早期干预的作用。其实刚才钟院士也做了详细的介绍,冉老师把整个团队,包括支撑语言都做了很好的介绍。

这个工作最早是从09年开始,当时冉丕鑫教授和钟南山老师开始设想研究的过程,包括筹划、方案、人员、实施等等都做了很多的工作。

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介绍。一是早期干预的必要性。二是早期干预探索的研究结果。三是我们团队本身研究结果。

我们都知道慢阻肺是中国常见病,我们国家的犯病率是比较高的,死亡率也比较高,2012年开始,我入学那个时候,钟南山院士和冉丕鑫教授组织全国的研究,就发现了慢阻肺在全国40岁以上的人群的患病率高达8.2%,而且后来的数据也显示慢阻肺已经位居死亡原因的第三位。

这么多病人,发病率这么高?究竟我们对COPD干预的措施是怎么样的?以前我们干预措施基本上是从医院入住的,那么医院入住这些病人,就是说如果他没有不舒服,没有症状,他基本上是不来看的,来医院看的基本上是有症状的。所以以前的研究是以医院有症状的病人为主。那么我们调查显示出来,早期的病人,一二级的COPD病人其实占了很大的比例,高达7%。COPD病人里面有70.7%的病人都是一二级的COPD病人。

这些病人没有症状基本不来看病,医生也不会重视,所以基本上也没有人管他。以前我们的调查也显示出了,真正做过流行病学调查的,农村只有2.6%,全国只有4.6%左右,这些病人都没有做肺功能的检查,当然就很难诊断出慢阻肺的情况。所以后来就在全国推广慢阻肺,在肺功能诊断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对研究生也培训了,为后续能够在社区开展这项工作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这么多早期COPD病人如何进行干预?因为人多,如果获益的多,那么效果肯定比较好。所以通过这样的设想,所以能够早期的干预获益会比较大。

但是如何来干预?到底有没有效果?我们也从一些文献、研究里面发现了,早期COPD病人,他们的小气道已经开始有病变了,一、二、三级的COPD病人,通过CAT检查,发现小气道的病变,你就可以对照出来,获益明显下降了,一二级病变虽然症状很少,但是实际上已经有病理的改变了,治疗肯定能够获益。

第二,早期的病人在活动耐力方面也是有下降的。大家可以看看左边(PPT)的图,纵坐标代表行动的时间,横坐标代表不同的组别。可以看到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他们的行走的时间要少。从右边(PTT)能够看到,纵坐标代表呼吸困难的评分,横坐标代表了活动的功率,做的事越多,功率越大,发现了COPD病人是实线的,他们的呼吸困难是越来越高,对照组高一点,但是相对来说COPD,他们明显要好很多。

另外还有一些研究,包括全球的呼吸疾病研究院同行,他们把全球的大型研究的对照组病人拿出来分析,他们发现不同的级别,比如说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每年下降的肺功能FEV1下降的时间是有差异的,尤其是一级、二级的表现更快,下降得更快一点,相当于50-60毫升左右,三、四级下降相对缓慢一些。

但是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早期病人肺功能下降比较快,如果我对它进行干预,可能干预,可能获益比较多。这是我们要进行干预的另外一个必要性。

这个问题前提也做了很多的研究探索,但是大部分病人做得都是中度或者重度比较多,但是做了一些研究,发现药物之间,没有明显改善COPD的年下降率,但是有一点是比较确定的,就是戒严确实能够延缓慢阻肺FEV1的年下降率。

是否就是说早期的病变,做了一些ICS等等发现没有那就是没有?后续我们也做过探索,做了一年噻托溴铵治疗之后发现,是显著减少的。我们可以看到PPT上面,上面是噻托溴铵组的年下降率,每年下降12毫升左右,下面是安慰剂组,年下降率是58毫升,两组是有差异的。当然这不是开始就设计好的,而是研究完成之后才做事后分析结果。

第二,在全球的噻托溴铵研究,他们对二、三、四级的病人,都有合并用药的病人做了研究。最后做了亚组分析发现了,噻托溴铵组对于二级做了分析,发现二级使用噻托溴铵和安慰剂组,两组的年下降率是有差异了,当然统计学差异是存在的,但是他们下降的毫升数,噻托溴铵的毫升数只有6毫升左右,6毫升是否有临床意义就不好说了。

有更多的人想是否在早期做,就把二级50%的预计值提到更高一点,就是对二级慢阻肺病人进行了分析,发现也是存在同样的结果,他们发现了噻托溴铵治疗的病人,他的急性加重的概率较安慰剂组是减少了。二是死亡率,噻托溴铵组比安慰剂组明显减少。三是从肺功能来看,用了药物之后,肺功能比没有用药的是明显改善的,也是87-127毫升。

综合前面我们说的问题,得出来一些结论:

第一,就是慢阻肺的轻度患病的比例比较大,可能治疗获益也比较高。

第二,慢阻肺早期已经出现肺部病变和急性加重了,这一块需要去治疗。

第三,就是早期的病人使用噻托溴铵的治疗,他可能能够获得更好的临床效应,包括肺功能改善,可能会延缓病人的发作率。但是所谓的这些研究都是事后分析,都没有进行前瞻性的设计。

下面我就讲一讲《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设计和最终的结果。这个研究是全国多中心的研究,包括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分组等等,最大的特点就是包括一二级病人,一级病人占了40%多。二级也是比较好的,早期的比较轻的。

时间方面,计划是从2009年,真正第一批入主是2011年,所以筹划应该是8年。那么在2年的治疗时间里面,病人是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是接受噻托溴铵的,一是安慰剂的吸入。

治疗期间,第一个月就检查肺功能,后来每六个月进行检查肺功能,然后每三个月进行随访,包括了生活质量、呼吸困难指数、CCQ问卷、不良反应以及药物使用情况、急性加重等等情况。观察24个月之后,我们还观察了一个月,看看他停药之后药物的反应怎么样,包括后续的反应怎么样。最后在钟南山和冉丕鑫教授的提议,在他们的筹划下,在后面又继续一到两年。

那么入选的病人,第一个就是COPD病人。FEV1/FVC小于70%,还有就是他的预知值大于等于25%。还有就是这个病人不一定有症状,但是应该有呼吸困难,或者有吸烟、空气污染等等情况,他有一定的排除标准,如果入主的时候,如果有呼吸道困难加重等等,那么我们等他恢复到一定程度再入主。

另外,还有长期频繁使用口服激素的病人,我们基本上目前纳入,因为早期病人比较少。

另外,还有一些哮喘以及过敏性的鼻炎等等,也是排除在外的。

那么这个研究的终点,研究期间其实是第一个月,最主要是看1-4个月,他的肺功能,假如说我今天检查肺功能的情况,那么就不吃药来进行检查,就看肺功能两组之间,就是看安慰剂组和药物组之间的绝对值有没有差别。

第二个,我们看扩散后的肺功能FEV1两组之间有没有差别。还有一个就是看从第30天,就是吃了药的肺功能已经上升到一定程度了,这个时候才能看得到你年下降率是多少。还有就是看看他的生活质量,呼吸困难指数,然后急性加重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以及药物使用情况的差别。

这个就是患者流程图,入组了841个病人,安慰剂(组)是422个,噻托溴铵(组)是419个,在这两个研究过程中,安慰剂组有140(人)脱落,噻托溴铵有116名脱落,最后完成了282和303名,他们之间的基线数据没有统计学差异,因为我们纳入全分析集的,就是把有基线数据的,然后服药只要有一次肺功能的检查结果,我们都纳入进来分析了,最后是383例在安慰剂组,388例是在噻托溴铵组。

那么我们就对入主的这些病人进行了比较,无论是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状况、生活质量评分,都是没有统计学差异的。

他们基线的肺功能我们也看了,当然我们FEV1基本是1.8升左右,那么预计值百分比基本上是72%,就是说我们把大于50%是二级,基本上是72%,将近二级到一级这个情况,这个都是属于比较年轻的,症状是比较轻的。

这个就是我们观察的主要目标,主要就是研究我们的观察指标,我们看到纵坐标代表的就是FEV1的实测值,横坐标就是观察的时间,发现基线实际上是没有统计学差异的,在经过第一个月之后,他们用过药之后,噻托溴铵组肺功能比安慰剂组明显有改善,它们的差别是达到127到169毫升,整个时间的比较是有统计学差异的。

那么这个病人在用了支扩药之后再去检测肺功能,一般使用短效支气管舒张药400微克之后再来测量肺功能,毫无例外,这两着者之间也是有统计学差异的,他们也是达到了71-133毫升的,也是有统计学差异。也就是说噻托溴铵能够显著持续的改善FEV1的情况。

那么在FVC方面,也有相似的结果,就是说用了药之后,噻托溴铵组还是比安慰剂组有显著的改善,是有统计学差异的。

那么这个是看两组之间FEV1年下降率的差别,我们看到纵坐标是年下降率,每年下降多少毫升,这个是支气管扩张前的一个肺功能,我们可以看到噻托溴铵组每年是下降38毫升,安慰剂组每年下降53毫升,这个差别比较将近15毫升,比以前噻托溴铵重度病人来比较,他们只是6毫升左右,这个差距就明显了。当然他的p值是0.06。那么在支气管扩张后的肺功能的差异就更明显了,我们看到噻托溴铵下降是29毫升,在安慰剂组下降是51毫升,两组的差异已经达到22毫升了,已经有统计学差异了。但是在FVC方面两组就没有明显的差异。

另外,我们也观察到了噻托溴铵组能够显著降低急性加重的风险,纵坐标是急性加重患者的比例,我们发现噻托溴铵组治疗期间急性加重比例比安慰剂组明显要低,它的风险就明显小。大概就是说噻托溴铵组急性加重的比例只比安慰剂组打了0.6倍而已,明显减少了。

另外,就是噻托溴铵显著延长距离首次急性加重的时间,我们可以看到噻托溴铵组,我从开始入主之后,到观察第一次有发作了,这个时间有多长,大概有522天。那么安慰剂组在236天就开始提前发作了。这是总体中位数的比较,表示噻托溴铵比较显著。

另外,我们总体来看,噻托溴铵组也能够显著的降低COPD急性加重的发生率和住院率,大家可以看到发生率频次,噻托溴铵组大概一年发作0.27次,安慰剂组大概是0.5次,两组有统计学差异。那么住院率情况,噻托溴铵组也比安慰剂组明显的有减少,都是有统计学差异的。

另外一个,我们也观察他们的生活质量,就是COPD评估测试的评分,可以看到这个评分,COPD临床评估评分,可以看到,按噻托溴铵组基线评分400分高一点,但是也是没有统计学差异,后来对照了以后,发现在第一个月、第三个月、第十二个月没有差异,在别的情况下也不会有很大的差异。

在CCQ评分方面也是一样的,他们除了在12个月时候没有差异,别的地方干预之后都是有统计学差异的。

前面钟院士也提到了,很多病人都是没有症状的,或者症状比较少的,我们也看了评分,我们用10分作为标准看了以下,发现73%左右的病人都是小于10的,都没有什么症状的,把这部分病人拿过来分析,结果是类似的,我们发现支气管扩张以后的FEV1的两者的差值也还是有统计学差异的,虽然人数少一点,但是还是有统计学差异,还是达到了19毫升,别的也没有统计学差异。

总体我们介绍了,效果也看了,事后分析也看了,我们看看总体的不良事件,除了口腔不适,两者之间是有统计学差异的,因为吸入的药粉可能不一样,有的是抗氧性的药物,有的有口干,有得有咽喉炎、口腔炎、口腔溃疡都是比较新的,但是用了之后后面就好一些,总体还是有差异的。但是在心脏疾病、尿道疾病,包括炎症的不良事件,包括死亡事件都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所以,我们感觉到Tie-COPD研究的意义,感觉它的还是有很有意义的。

第一个,首个大规模慢阻肺,针对一、二级,早期的,或者没有症状的病人的研究,这在全球还是第一次。

第二个,研究显示GOLD 1-2级慢阻肺患者中,噻托溴铵能持续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加重,且延缓扩张支气管后FEV1下降速率,而且药物副作用也比较少。

第三,提示我们早期药物干预可能能给早期的COPD患者带来临床获益,后续也可以继续探索早期干预能否有效,对于减少患者的负担能否提供更多的证据。

最新视频
最关注
步骤一:
【广州家庭医生诊所】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
【广州家庭医生诊所】公众号
步骤二:
【广州家庭医生诊所】就诊指引
点击【就医服务】-【家医互联网医院】,
提供预约挂号、在线问诊服务,免去排队烦恼!